2017年初,我給自己訂的目標是反曲弓30公尺希望能六箭都進黃心,雖然沒有辦到,但成功在20公尺射出六箭都進黃心的57分,女兒稱讚我在年終比賽時,雖然沒得獎狀,但還有領先20多個人。目標設得較高一點,雖不中,也不遠了。讓我回想起,最早一次替自己作理財規劃時,在投資報酬率上,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略高的目標年報酬15%,最後到離開上班族之前,實際得到的年報酬約在9%,大概就是這樣的道理。那時我也給自己設了一個較高的儲蓄率目標50%,每賺一百元要存下五十元,最後印象中約在44%。目標的意義在於讓人容易作決定,在多種選擇下,很容易選出較接近目標的行為。能知足,則即使沒真的達成高標,也是滿心歡喜。
在投資上,今年犯下大錯。淨值成長4.4%,投資報酬率5.8%,今年也沒有儲蓄,是沒有儲蓄的第三年,支出下降,因為租屋和房屋裝潢支出都結束了,花費回到退休前的支出水準,年支出約占年初淨值4.3%。未上市股權(未計入淨值)的配息,意外地比去年下降,感覺景氣持平。總投資組合的投資報酬率劣於台股加權報酬指數15256到18234的19.5%,也劣於台灣五十報酬指數11635到13825的18.8%。今年台灣五十報酬與去年相反,劣於台股加權報酬。今年投資策略可能因為突破萬點,看回不回,而導至信心不足,大幅改變選股策略,過度注意ROE,把股票看做部份債息會自動再投資的債券,忽略過去保守的選股策略,結果賣掉的續漲,買進的反而持平和下跌,完全是失敗自責的一年,遠遠不如繼續買進持有0050好。回想起來,肯定是貪心,想提高報酬,不滿去年的成績造成,結果弄巧成拙,還比去年低了10%,必須找機會調整回來。
遭遇到一些親友的生病和死亡,而且是年紀相仿的親友,真是無限唏噓,難以置信。還好其中一位的癌症能被治癒,不全是悲傷的結果,感謝現代醫療的進展。提醒自己,活在當下,無所畏懼,多方嘗試,做自己。
最值得開心的事,是今年我開始了爵士鼓的學習,樓下開了一間音樂教室,讓我用陪小孩學的動機,也替自己開啟打鼓的這扇門。這一年,花了不少時間練習,除了練順了會很開心,近來聽音樂,或是跳踢踏舞的時候,都會感覺比較能掌握音樂中的鼓聲節奏,多聽到很多細節,好像耳朵進化了。女兒升上二年級,各方面都有進步,給他嘗試感統訓練,還有理財營隊,台語營,他都很喜歡。年中和年底,女兒都參加了直笛與舞蹈音樂劇的表演,不但樂器能力進步,各方面都表現很讓人滿意。特別是她和我很親近,總愛說我是他的好朋友,讓人聽了好喜愛。
今年和女兒多是國內旅遊,再次去了日月潭,清晨我一個人在潭邊散步拍照,實在是很美,印象深刻。有去兩次露營,為了孩子想要,我還被毛毛蟲針沾到背部,癢得受不了,得去看醫生擦藥。年中世大運,去看了很多場比賽,還特地去看國術,順便去了小人國,玩了女兒看廣告想玩的轟浪,對二年級和我們都感覺是超級刺激的遊戲。夏天去了澎湖,很感謝女兒同學家長的邀約,從大一去過一次之後,這是第二次去澎湖,如同回憶中一樣很美的藍天,和澎湖灣的沙灘,很有懷舊的感覺。
今年的一大變化是變健康了,明顯到這年中經常被問,體重雖然還沒有降到大學時代的最低數字,但是已經接近那個水準。開始學習一個新的技藝:反曲弓,選擇射箭有幾個原因,一是看到台灣在奧運上這個項目表現不錯,女子團體賽奪牌,感覺很帥。二是這個運動會用到背肌,感覺是坐辦公室上班族很需要鍛鍊的肌肉,有段時間打排球會肩痛,太弱的背肌遇上過多過肩動作就可能造成旋轉肌受傷。三是這個運動和靜坐冥想很類似,會鍛鍊專注力,90%的時間都是不需要說話,是個很自我挑戰型的運動,不太需要呼朋引伴,一個人就可以去練。嘗試半年多之後,果然覺得很適合我的性格,雖然自己力量不能和年輕人比,只要和自己比有進步就很有挑戰性了。
淨值成長8.8%,投資報酬率13.5%,今年也沒有儲蓄,是沒有儲蓄的第二年,支出增加98%,支出因為租屋和房屋裝潢而增加,年支出約占年初淨值9.6%。景氣復甦,未上市股權(未計入淨值)的配息比去年增加。
總投資組合的投資報酬率13.5%,但劣於台股加權報酬指數13198到15256的15.6%,也劣於台灣五十報酬指數9767到11635的19.1%。今年台灣五十報酬再次優於台股加權報酬。今年持股約股票50%~60%之間變動,若將13.5%乘以1.6,約21%,績效還略優於大盤指數,算是不錯的一年,如果能原始報酬率就超過台灣五十報酬率就更好了,哈,真貪心。
最值得開心的事,是女兒升上小學一年級,性格上變活潑了,和同學話變多,武術上持續進步,越來越獨立了,而且還很好學,喜歡寫作業,希望能持續下去,好奇心不被大人澆熄。她說她得到一個好禮貌獎,一整個學期沒有和任何人吵過架,真是厲害。女兒還參加了幾次直笛的表演,雖然還是很初階,她都會在家自願練習,希望這是因為她真心喜歡想要這些練習。我還在女兒的幼兒園畢業典禮上代表家長致詞。
和女兒有兩次日本旅行,一次京都大阪,一次東京箱根。國內則去台南住COZZI飯店玩XBOX,看了奇美博物館。南投米提看螢火蟲。中壢藝術館音樂廳看巧虎消失的月光寶盒。紙博物館DIY。玩了三峽茶山房做肥皂,Y17看布袋戲,木柵動物園,圓山花博公園,前港公園游泳池,台大校史館兒童課程,小巨蛋溜冰,貝爾親子館,大屯夜未眠昆蟲課程,父女去看了笑星撞地球,北投區公所看兒童劇,美術館大小展,剝皮寮街區玩小小世界,父女兩人去嚐下町天丼.秋光,科學教育館顛倒屋、NASA展,天文館宇宙劇場,立體劇場,信誼親子館書局,北投機場與同學玩桌遊,豪景飯店新館,逛中正紀念堂,兒童樂園看戲,第一次嘗試碰碰車和雲霄飛車,去汐止青山國小教會運動會,去女兒學校上木工課,爬軍艦岩,陽明山外雙溪福田園(菁礐溪),芝山綠園班遊,校外教學去士林科教館。帶女兒去看2016踢踏節的踢踏舞表演,還有我的JAM。今年最後一天,去迪化汙水處理廠休閒公園,參加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辦的活動,天氣又好,表演又精采,真是開心。超棒的2016年。
黃先生看上王小姐,王小姐看上張先生,黃先生已婚,張先生未婚。請問,以上的描述中,如果說有一位已婚的人看上一位未婚的人,請選你對這句話的看法:
1) 正確
2)錯誤
3)資訊不夠,無法判斷
今年的一大變化是在2月的時候,我突然決定停止每天寫一篇部落格文章的習慣,不完全是沒東西可寫了,但要篇篇都有新意,的確變難了。最可能是想證明自己並不是上癮,如果我想停,我真的能停。停下公開的部落格文章後不久,改用GOOGLE文件來記錄自己的日誌,只給自己看,不需注意句子通不通順,不用擔心家事隱私的界限,內容多半是親子和家人的事,就比較沒有花時間特意去思考新的理財觀念。
不過受台灣理財規劃促進會的朋友關愛,邀請我發表了兩次演講,倒是認真地預備兩篇講稿,一篇《退休提領策略》介紹我所知道的各種策略與優劣,一篇《實際使用ETF進行退休準備的經驗》介紹我個人使用與推薦的退休準備策略。算是今年在理財文章上的貢獻,得到了上台的興奮感,和台下許多理財顧問朋友的鼓勵,算是今年專業成就感的主要來源。
淨值下跌2.9%,投資報酬率-1.3%,今年沒有儲蓄,支出增加31.4%,支出因為租屋增加,支出約占年初淨值4.7%,算是在505策略的邊緣,有控在5%之內。景氣不好,未上市股權(未計入淨值)的配息略降,支出增加後已經大於未上市配息,沒有儲蓄,真正開始動用到505策略中,放在定存的資金了,同時年度淨值是退休以來第一次下降,開始驗證自己提出的策略,心情很緊張興奮。但手上有相當十年支出的預備金,則提供了我迫切需要的安全感。
投資報酬率-1.3%,雖然虧損,但優於台股加權報酬指數14172到13198的-6.9%,也優於台灣五十報酬指數10356到9767的-5.7%。今年台灣五十報酬略優於台股加權報酬。持股目標已降低到股票50%,若將-1.3%乘以二,-2.6%,績效也還略優於大盤指數,算是差強人意的一年,如果能正報酬就更好了。
最值得開心的事,是女兒在扯鈴與武術上的學習,從一開始完全不會,到學期末已經能夠做得比我還要好,真正父母沒有在身邊,就獨立自主地學會新技藝,真是替她高興。
和女兒有兩次日本東京旅行,一次跟團,一次自由行,跟團有到富士山麓滑雪盆,自由行則自己搭新幹線去GALA湯澤滑雪盆,兩次都去了上野動物園看北極熊,自由行還去了東京玩具博物館與ASOBONO。國內則去玩了BABYBOSS、小美人魚的家、花博氣墊城堡、GOOGLEPLAY樂園、千蝶谷看了台北書蛙、台北美術館、袖珍博物館、關渡碼頭騎腳踏車、華山土風舞、櫻桃小丸子展、兒童新樂園、翡翠灣玩海灘和黃金博物館、台北藝術大學、女兒當關渡神學院花童、國小操場露營、天文館、花蓮太魯閣、雲門劇場、台南、貴子坑等等,有些和學校,有些自己去,算起來也不少。相當感恩。
給當天沒有能來參加的朋友,祝大家理財順利。
裏面講到的甘蔗田農夫例子,貧窮與忙碌造成認知能力下降
https://youtu.be/ZozQiNB3E6Q?t=47m
本周將參加
2015退休研討會 以指數化投資進行投資規劃
報名請按上面的連結
下午會分享一段
講題一:使用ETF進行退休規劃經驗-以已經退休者角度
你會學到我認為最重要的、最關鍵的和最讓人安心的策略,我稱為3個50。
讓自己更快樂是不需要太多解釋的目標,目標讓自己更痛苦感覺很難接受,除非是苦盡甘來,否則基於人性或動物本能,都應該會去追求更快樂。然而,該要如何做,才能更快樂呢?當代心理學的研究嘗試回答這個問題,Sonja Lyubomirsky在〈The How of Happiness〉整理出了有科學研究根據的十二種方法。
分別是:
練習感恩
培養樂觀心態
避免想太多和與社會比較
行善
培養人際關係
發展因應策略
學習寬恕
增加心流體驗
品味生活樂趣
設定及追求人生目標
信仰宗教或培養靈性
照顧身體(冥想、運動、表現得像個快樂的人)
她還另外提出保鮮的方法,活動要有適當的間隔跟多樣化,藉著多種嘗試來最佳化增進快樂的程度。
Philip Zimbardo 和 John Boyd在〈The Time Paradox〉中提到,要活得快樂,必需要有合適的時間觀,並將Lyubomirsky的十二種方法分別用時間觀來分類,他們認為快樂的人必需要有,高度的過去正面型時間觀,中度到高度的現在享樂型時間觀,中度到高度的未來型時間觀,低度的過去負面型時間觀,低度的現在宿命型時間觀。相當於,要能從過去挫折中學到教訓,現在要適度享樂,要適度為未來儲備,要避免抱怨,要避免感覺不論怎麼做都沒差。
Zimbardo的時間觀分類
過去型:練習感恩、避免想太多和與社會比較、學習寬恕
現在型:行善、培養人際關係、增加心流體驗、品味生活樂趣、照顧身體(冥想、表現得像個快樂的人)
未來型:培養樂觀心態、發展因應策略(處世)、設定及追求人生目標、照顧身體(運動)
超驗未來型(相信死後還有...):信仰宗教或培養靈性
我想,雇用理財規劃顧問,可以算是一種增加自己未來型時間觀的好方式。高度未來型時間觀的人多半財務狀況很好,而多數財務困窘的人則是現在享樂型和現在宿命型較高。嬰兒天生就是現在享樂型的時間觀,這是人類的預設時間觀。未來型時間觀多數是後天習得,需要在有秩序、穩定的成長環境下,才容易培養出未來型時間觀。藉由雇用理財規劃顧問,仔細思考討論未來的計劃,可以提高自己的未來型時間觀。人多半在現在導向的海洋中埋頭游泳,只有偶而才抬起頭來反省一下,計劃一下未來,然後,頭又再埋下去。對多數人而言,付錢讓一位勤奮的理財規劃顧問,提醒你多抬起頭來幾次,絕對很划算。就像減肥運動靠自己容易放棄,不如付錢參加固定課程,比較能養成穩定的習慣,多去運動幾次。
而對提早達到財務自由的人而言,最有可能就是高度的未來型時間觀,配上低度的現在享樂型時間觀。因此,對這樣的人而言,如何更快樂的秘方,多半是在現在型時間觀的這些方法中,行善、培養人際關係、增加心流體驗、品味生活樂趣、照顧身體(冥想、表現得像個快樂的人)。減少目標,減少計畫的細節,降低一點未雨綢繆的準備。對一般人很不好的賭場,也許對低度現在享樂的人是一個增加現在導向的環境。定期接受按摩也是Zimbardo針對低度現在享樂的人的建議。
Zimbardo提出五條達到財務自主的建議:投資的最佳時機是現在。在股票市場內的時間比進入市場的時機更重要。了解自己的時間底線(還能投資多久)。不可操作市場時間。現在享樂型時間觀是一種昂貴的習慣(不要貸款享樂)。
Tal Ben-Shahar在〈Happier〉中指出,不要誤把達成目標後的解脫感當做快樂,而是要找到兼具樂趣和意義的目標,再去追尋這一種目標。目標和成就的關係明確,有設定目標的人比較有成就。但快樂和目標的關係就沒有那麼明確,不要誤以為達到目標就能使我們長久快樂。目標在快樂中的角色,是讓人毫無牽掛地享受當下,不會進退兩難。重點是擁有目標,而非達到目標。例如:成長、建立人脈關係、貢獻所長這樣的內在目標,避開財產、名氣、職位那樣的外在目標。目標必須是自己選的,主要是你想做的,而非該做的,從你能做的範圍中,挑出你最想做的。
剛講完這堂退休提領策略,希望有把想傳達的訊息真的放進去聽眾的腦裡。這主題是我關心很久,一直很想回顧整理,終於有這個機會,花了好幾週,寫下講稿,演練,調整,演練,共 演練了四次,結果還是沒有辦法完全背起來,還是靠稿子才能完成。不過至少,不能藉口說是因為時間匆促沒準備,如果還沒講好,那肯定就是我的能力不足。
提問中,安昇提到使用反向房貸策略應該放到最後,而不是一開始就用,比較合理。這讓我聯想到,也許這位論文的研究者的確有可能是站在鼓勵反向房貸的立場。還有一個風險是反向房貸的規則可能改變,拖到未來有可能和現在的條件不同。不過反向房貸的提領在美國有很多為了保險的限制,也有可能是安昇所提的策略比較主觀,難以比較,從投稿期刊的角度來看,6%提領率改善了4%提領率,看似會比一篇4%提領率失敗時再加入反向房貸,提高成功率的文章,容易吸引編輯的目光。
另外,兆安問到為何我選擇了最後這個505策略,我想,5%很可能是因為我一開始給自己作理財規畫時,就是一直設定5%為財務自由的目標,讓自己對這個比例有種感情,雖然論文說4%才安全,未來報酬率如果低於歷史,可能還要低到3.75%才夠安全,3.3%最安全,我卻只對5%提領率產生共鳴,特別希望能用策略,來提高預算到5%,實在沒有什麼道理。建議大家還是以3.3%的提領率為計算的目標。
智強之後在臉書上分享,他覺得最大的收穫,是為何人會拖延的那一段,因為人不願意面對自己充分準備後,還是不能成功,得要面對自己真的能力不足的現實,寧可拖延面對挑戰,至少能自欺是時間不夠,而不是自己能力不足。想改善拖延,要把大任務分成幾個小任務,專注在眼前可跨出的這一步,一步一步來。
網友提問要簡報中所引的資料,以下是有提到的人名和數字的來源文章:
William Bengen Determining Withdrawal Rates Using Historical Data
Baking a Withdrawal Plan Layer Cake for Your Retirement Clients
William Sharpe The 4% Rule—At What Price? - Stanford University
John Spitzer Is Rebalancing a Portfolio During Retirement Necessary?
Wade Pfau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Safe Withdrawal Rates from Retirement Savings:The Demise of the 4 Percent Rule?
Robert Kreitler Chapter Pools & Tools - Retirement Income Redesigned
Christine Benz The Buckets Approach to Retirement Portfolio Construction
Harold Evensky Chapter A Cash Flow Solution - Retirement Income Redesigned
Moshe Milevsky Merging Asset Allocation and Longevity Insurance:An Optimal Perspective on Payout Annuities
Bert Whitehead Why Smart People do Stupid Things with Money 9堂課,做自己的財務顧問
Gerald Wagner The 6% Rule
宋炎本 一生三錢過四關
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2015年3月18日CPD講座 [退休提領策略]
題目:「退休提領策略」
講師:CFP黃柏仁
時間:3月18日 (週三) PM:19:00~21:00
課程大綱:
1. 退休規畫以年金公式計算太過樂觀
2. 4%最大安全提領率的研究
3. 4%法則提出後的演變、批評與可能的改善方案
4. 777 666 505 等提領策略
費用:會員免費/ 非會員600元
報名截止日期:3月16日24:00
地點:台北市民權東路3段4號14F 三商美邦人壽訓練教室, 建國北路口,晶宴會館旁
近捷運中和新蘆線行天宮站、文湖線中山國中站,下車步行約10分鐘
這趟到日本東京的旅行,緣起於女兒的童書十四隻老鼠,有個滑雪盆的畫面,對我們台灣人而言,這種下雪後的遊戲,不論老小都感覺很新鮮與期待,雖然跟團行程只有一、兩小時,畢竟真地一直滑雪,恐怕也撐不了那麼久。除了第一次她讓我和他一起滑,之後她都很堅持要自己滑,即使遇到一次因為坐太前面很快停止,幾乎都坐著用腳推,還有一次雪盆自己先溜下去,她得自己就走下去,之後她都還要繼續玩,真是興致很高昂。
原本團體行程有一天是到迪士尼,考慮女兒還小,上次在香港排隊就已經受不了,行前我們就選擇那天不去迪士尼,改成自己到上野動物園看北極熊,這也是女兒第一次看北極熊,我也感覺很新奇,不記得過去有沒有看過真的北極熊,但是隔著大觀景窗,看到牠就在眼前潛水找保育員丟到水中的食物,整個熊臉幾乎就要貼在窗上,實在是很嚇人,印象深刻。順道也看了東京的熊貓。門口的投幣式遊樂場也讓女兒玩得很開心,比起迪士尼,我想她敢一個人去坐會甩尾的機械座位,刺激的程度應該也夠強了,至少不用排很多隊。
我在這個上野動物園前的恩賜公園中,買了一個星巴克的隨行杯當紀念品,含稅算起來才約4000日元,約1080台幣,以500ml的尺寸和台灣星巴克比較,價錢似乎還比較低。日本星巴克的價格真是讓人驚訝,居然和台灣很接近。明明我們的最低薪資才每小時115元,照導遊說法日本便利商店打工是每小時1000日元,約270元台幣,而兩地星巴克價格卻類似,讓人驚訝。也許是日本人不愛去,所以星巴克需要低價來吸客,好與其它同類型咖啡廳競爭。
其中一個下午的自由活動行程,多數人去銀座逛街,我們選擇了搭海鷗線到台場地區的摩天輪玩,一開始是想摩天輪的體驗應該會比逛街購物新奇豐富,準備的過程發現旁邊還有一個豐田的展示中心和兒童駕駛中心,可以讓兒童玩開車遊戲,由於女兒五歲,只能玩和宜蘭晶英酒店也有的電動LEXUS小車,有紅綠燈模擬路況,六歲和十歲的姪女,則能開類似Smart大小的電動大車,要學S型繞柱開,三個孩子都玩得很開心。展示中心還有一座模擬賽車遊戲供大孩子玩,六歲以下須要大人抱著操作。摩天輪還是坐了,不過孩子們記得的幾乎都是自己開車的事。
滑雪盆的地方是在富士山麓,午餐前去看了河口湖猴子表演,小孩子都感覺很驚奇。午後則去了忍野八海之一的湧泉,湧泉的湛藍水色很讓人著迷,不過滿滿的觀光人潮,也有點太誇張。晚上住的箱根富士飯店,原本感覺普通,沒想到隔天醒來,先去泡個溫泉,居然看到右側是清晰的富士山,前方導遊好像說是相模灣,左側也是三層連綿的山脈,這景色還真不賴。
第一二天的飯店在汐留站的Royal Park Hotel Shiodome,早上起來的自助餐可以看到很多西裝鼻挺的上班族,有一天天氣好,還能看見遠遠的富士山,我的房間窗戶剛好可以看見濱離宮公園,是德川家康所蓋的庭園。第二天晚上我們還是衝去了百貨公司,去了在台灣很熟悉的大葉高島屋,沒預料到是在一間很美的古典大樓中,主要是打算幫陪女兒很多年的日本製娃娃POPOCHAN添購些配件,其次打算替女兒買雙雪靴好隔天玩雪,畢竟大人可以撐一下就過去,小孩還是準備週全會開心點,後來能玩得開心,這雪靴、雪褲還有之前為了直排輪買的防摔褲,都該記上功勞。
從箱根回來的路上遇上大塞車,也許在上班日這是很正常的,我看到隔壁車道有駕駛在讀書,也有駕駛在滑手機。和台灣有些相同的是塞車都蠻嚴重的,高速公路上也有不少散落的垃圾。在台場購物中心用午餐,下午去淺草觀音寺,一方面人多,一方面孩子走不遠,我們在寺前的幼稚園就坐下來休息,女兒則是一直在打量日本小女孩。回飯店前還搭一站電車去了晴空塔的購物中心,我們則停留在Mister Donut和星巴克,吃了兩份甜點,完全走不動。夕陽下的晴空塔還滿美的。
最後一天的東京巨蛋飯店,該是這段旅程最寬敞舒適的一間,旅行社把這排在最後是很明智的設計。好像老天刻意要安排個完美的句點,這時的東京飄起了雪,早餐窗外就能看到白白的飄雪在東京巨蛋前,女兒在上車前也在下雪中尖叫說雪好冰,完全是那種第一次才會有的驚訝表情。
我自己是覺得不是,因為沒寫我應該不會感覺痛苦才對,多數上癮症戒斷應該是會痛苦,或是心癢一直想去做。也許有手機上癮症,或是上網上癮,如果沒有任何限制,可能會一直一直看下去,寫作好像就不會一直一直寫下去的問題。
無論如何,也許是自己給自己找理由,我決定這次旅遊時間不再發文章,不管有沒有寫,也許在這樣的寬鬆下,就不會寫了,也可以確定自己沒有發佈文章上癮症,放過自己。也許是受到某個每天更新才能維持網站人氣的觀念影響。不過網站人氣或是網站廣告收入的重要性,似乎沒有那麼重要,沒有更大的調整,光發佈文章,應該也沒有太大改善。可能短文的精緻性與分量不足,長文又不可能滿足每天發文的頻率。或許未來會降低發文頻率,但增加文長。
你會想要比別人早退休嗎?我很好奇有多少比例的人會想要,又有多少人認真把這個當作目標來追逐。畢竟,真實的生活不是童話,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並不會從此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比別人早退休也只是一種外在條件,就像豪宅、名車、名牌飾品一樣。可能用心中內在的思想習慣,和親密的人際關係,來預測幸福的效果會更好。
我想,我是受了某些書籍的自願簡樸思想影響,才會決定了將比一般人早退休當做財務目標,某種程度上,也算是達到了這個目標。沒有想像中的早,也受到許多幸運之手的照顧,不能說是全靠自己的力量。也因此我感覺,並沒有鼓勵人把這當目標的好理由,晚幾年退休也沒什麼特別不好。如果一個人真的想做自己,有沒有財富自由,有沒有提早退休,並不能阻止他。一定要提早退休,才敢活出自己想要的,是過度美化了提早退休所能提供的幫助,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阻力更大更重要。
安全提領率(Safe Withdraw Rate)是指,以退休初期總資金乘該比率的金額,做為從此之後每年從投資組合提領使用的預算,每年按通膨調整金額,而能讓投資組合支撐超過30年的最高提領率。這個比率約略在4%。
讀到這篇文章〈Sustainable Withdrawal Rate Range〉,則是按照當前的低利率高股價估值來推算,不同人用不同方式所預估的SWR有3.25%、3.5%和4.4%。作者認為SWR之所以不能有個眾望所歸的數字,是因為股市的未來報酬無法預測,因此一個範圍的規劃方式,多預留一些備案,因為天底下沒有不可能的事,有備無患。
什麼是可能的備案呢?我想,一是在年紀較大的時候購買即期年金險,每年領取金額除以期初所繳的總金額,比例很可能高於5%。買年金險的風險變成壽命太短時,繼承人會沒有錢可領,臨時的急難也無法預支次年的錢。二是單純的購買短期貨幣型基金或定存,風險是利率低於通膨,這至少得到約3.3%的提領率,但壽命太短時,繼承人幾乎沒有損失。三是購買30年長期的抗通膨債券階梯(TIPS BOND LADDER),買進1年到30年後到期的抗通膨債券,沒有利率低於通膨的風險,提領率也是約3.3%,但是壽命太短時,繼承人可能遇到長天期債券的虧損。四是改變安全提領率(Safe Withdraw Rate)的提領策略,在股票跌報酬率不佳時,不隨通膨調高金額,或降低年度支出預算金額。五是改變投資組合的再平衡策略,不做每年的股債比例再平衡,而是以一段循環期間,達到一定報酬率後,才做再平衡,例如505策略,用50%的資金投資50%定存或貨幣基金,存款部分每年花初期原金額5%,期待在10年內投資的資金翻倍。
一篇值得推薦的文章〈How to Live a Happier Financial Life〉,雖然沒有許多圖表、實驗、統計或論證。我相信能做到這些,距離理財成功也不遠了。
首先,不要為了大房子、學區、優美的環境而增加通勤時間,因為通勤是最浪費時間的事。不過今天讀《Mindwise》時,作者提到一個實驗,如果要求通勤者與鄰座的人聊天,可以增加通勤時間的快樂。通勤不能增進快樂主要是因為很孤單。
其次,投資時要謙虛,與其學巴菲特主動投資,或是挑主動型基金,不如直接投資廣泛分散的全市場指數基金或ETF。
第三,關鍵支出是房屋,以及養車,降低這兩大支出,可以存下更多錢,也讓退休所需的準備金降低。
第四,把錢多花在經驗上,旅行或音樂會,而非累積更多更昂貴的物質。我另外能想到的好支出就是學習新技能,新技能往往也能拓展新經驗與新社交關係。
最後,最重要的財務目標,就是不要為錢而工作。最好能找到一輩子都熱愛的工作。否則早年努力存錢,就能在中年擁有第二人生,按照自己的熱情去生活工作。
巴菲特以投資為業成為世界首富,能說他的例子只是好運嗎?如果相信效率市場的學術模型,這種異常的持續打敗市場報酬率,的確只能用Lucky好運來解釋。巴菲特承認自己是中樂透,因為他生在美國,而不是其他國家。不過他也在葛拉罕講座的演說中舉例說,當這麼多奉行葛拉罕價值投資的學徒學孫都打敗市場,應該不只是Lucky好運,葛拉罕的投資法則還是值得記上一筆勝利。雖然,如果考慮葛拉罕的學徒並不是隨機分配到的,並不能算是很強的因果證據。
我認為一個人如果打敗市場報酬率,或是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,最好是認為自己是因為Lucky好運。因為不只生在哪個國家是Lucky好運,從父母遺傳到哪種基因也是Lucky好運,生命中的遭遇也充滿了Lucky好運。我們如果把一時打敗市場報酬率,當做是自己的努力、能力或技術,當失敗不免出現的時候,就像巴菲特最近也出現五年報酬輸給S&P500的記錄,我們會覺得這都是自己的錯,自己必須負全責。反之,承認一切成就之中都充滿了Lucky好運,只是努力讓自己運氣好一點,在運氣不佳時,比較能夠回復過來,再次振作,堅持原本的策略。
忙碌的一個周末,早上送女兒去上小小朋友的踢踏舞冬令營,可能是周六,找停車位找到心情煩躁,還好最後還是有在休息時間給女兒遞上毛巾和水,沒讓她感覺和別人不同。中午帶著她去市中心參加理促會的大會,結果卻在停車場摔壞了手機,真是讓人沮喪,連女兒都知道說話安慰我。吃飯時,可能是手機螢幕的碎片,讓我把她的氣球戳破,還好她傷心後能接受安慰。
理促會的大會選出了新的ㄧ屆理監事,期待台灣的理財規劃真的能有一天成為流行,我自己從學習理財規劃,為自己安排,達成財務上的目標,很相信有理財計劃的確能提高達成理財目標的可能性。問題就在製作一份理財計劃書,並沒有成為一個普遍可及的服務,最需要的一般上班族更沒有認識到這種服務的益處。
晚上,和高中同學以及打過兩次排球的學妹隊球聚,上次有事沒跟到,這次打得真開心,兩手被球打到紅腫,偶而一兩次能殺進球,接到一球強勁殺球。還有一次烏龍被自己鞋子絆倒,還好只是膝蓋和手掌觸地,沒有明顯的傷痛。打完球,身體很興奮,剛好把下午摔壞手機的壞心情一掃而空。
別當齒輪而要當個車輪楔。大量生產的工業模式中,企業利用精細專業分工,把一份複雜的工作變成許多簡單的要求,加上機械,只要雇用十個普通的員工,就能超過一個師傅百倍的產量。由於競爭,一般性商品自然變成價格競爭,所需員工就變成越來越初階,只要付出最低的薪資,能出席服從地當個小齒輪(cog)就夠了。
但是在變動的社會,以及希望躲開惡性價格競爭殺價的企業,必須雇用車輪楔(linchpin)這樣的員工,讓產品充滿情感的勞動力,是有創意感情,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通貨商品。作者鼓勵上班族成為公司的車輪楔(linchpin),去解決有趣的問題,去領導團體,不要甘於當個小齒輪,畢竟齒輪般的工作待遇越來越低,也十分無趣,不易有成就感。
因為復興空難的新聞,再次翻開這本《檢查表》,它講到救命失敗的原因有兩種,一是知識不足。二是已有知識但能力不足。事情複雜程度過高的時候,光是訓練不足以讓人百分之百記住每件事, 檢查表的使用可以減少失誤。
它舉了幾個例子,例如急診刀傷病人,沒有人記得詢問是哪種刀,結果造成沒有人預料到刀傷會如此深,因為是軍用刺刀。還有手術中病人心跳停止,當場沒有人記得詢問麻醉師最後做了什麼,還好一位之前離開的醫師回來,一問才發現有打鉀離子,再察看袋子,就發現所打的濃度過高。
書中提到某社區醫院,由於每年都遇到幾個溺水案例,經過檢討後改善,成功救回溺水半小時,已無心跳呼吸的小孩,從救護人員送到醫院接上人工心肺機,經過一個半小時,人工心肺機六小時後,心臟恢復,體溫回到37度,改用人工呼吸機,但是肺部積水,改用葉克膜,內視鏡清除肺積水雜物, 拆葉克膜改回人工呼吸機。檢查表讓每個團隊合作準備,當救護人員將小孩救出時,開始CPR時,醫院就已經開始準備人工心肺機和回溫設備,然後一步接一步,才能救回溺水的孩子。
旅遊的最後一天,早上女兒很疑惑地問為什麼,很想要說服我們應該要玩四天,可以感覺到那種玩瘋了就不想回家的情緒。早餐後,我們繞著飯店的步道走一圈,步道旁兩株大花紫薇開得好茂盛,容易讓人誤以為是櫻花。在飯店的攀岩場,女兒扮演起前幾天台上的踢踏舞者,用腳敲出聲音,要我們猜有幾聲,真是記憶深刻。走到圓形舞台,她要我們表演給她看,兩人牽手跳起昨天在伊達邵碼頭看到的迎賓舞,繞著舞台跳幾圈,真好玩。回到雲品溫泉飯店內,在休閒中心玩起跳棋,參加了一個用和紙的折紙剪貼活動。
這天一直到了接駁車上,往高鐵路上,才拿起手機看新聞,沒想到還真有嚇人的復興航空墜機的即時新聞,是早上紙本報紙所沒有的。除了希望人員盡量能被救出來,也沒有什麼可以做的。很可惜沒有像前些年有架飛機成功迫降曼哈頓河面一樣。對於飛行安全,真的是需要更多有效的檢查表,以及更仔細的檢查表執行精神,畢竟它的失誤影響很多人的安全。
早上用完飯店早餐,到水社碼頭搭乘遊船。船隻穿過湖中線,停留在玄光寺的碼頭,散步到拍照的景點,舉目所及幾乎都是大陸客。聽晚上鐵板燒師傅說,現在還算是少了點,過去低價團沒禁時,人更多。
第二站搭船到邵族的碼頭,步行經過商品街,吃了部落頭目的烤香腸,走經一個環湖步道到纜車站。纜車的景觀不錯,遠遠可以看到一個湧泉,水還不斷在冒出,雖然沒有噴高,也很特別。最後搭環湖公車到文武廟,再步行回到雲品飯店,牽小朋友走起來還挺遠的,還好女兒現在體力進步不少。
晚上鐵板燒的坐位正對著夕陽,又不需要走來走去拿菜,很舒服,服務生也很熱情,一直配合和女兒閒聊,最後還多送了一球冰淇淋給開口請求的女兒。餐後又去了昨天學會溜滑水道的戲水池,還戴著蛙鏡與救生圈游泳,剛買的re相機有了入水拍照的機會,真好玩。最後泡了溫泉,玩了手足球,才終於回房,相當愉快的一天。
幾年前就想過的旅行,因為女兒太小,擔心從烏日站到日月潭一小時的接駁,當年最後沒有成行。今天上車看見幼兒的安全座椅,就想起當年預定接駁時的要求,回憶起來真有趣。今年女兒寒假想出門旅遊,又讓我們選了雲品。
進房時湖景驚豔的感覺,很像新加坡濱海灣金沙房間的巨大落地窗景。不過金沙沒有陽台可以坐在窗外,似乎日月潭更勝一籌。
雲品的自助餐挺好的,今天嘗試了一顆生蠔,生魚片避風塘蟹口味都蠻好的。回想最近一次來過日月潭應該是高中時參加的救國團戰鬥營,好像有山訓,還有教我們開雷射帆船和風浪板。結訓時,還要自己在日月潭中弄翻帆船,然後要自己自救把船翻回來才算通過。真懷念那青澀的男孩生活。
能和女兒一起去看踢踏舞表演與土風舞聯歡,感覺很幸福。第一場表演是社教館舉辦的文化就在巷子裡活動。女兒更小的時候,因為相信睡眠的重要與幫助,總是嚴守上床時間,不讓她晚睡,四、五年幾乎不出席夜間活動,更別說帶她出門。這次算是第一次,雖然最後回家後有點慌亂,還是瑕不掩瑜,她很喜歡這次的夜間出遊,還上了台參與互動,和表演舞者合照。
從開始學踢踏舞到現在已經六年,和這群年輕的舞蹈表演者和老師們逐漸熟識,她們也算是看著我的女兒長大,女兒上下台都有人和她打招呼,幫助她小心上下階梯,攝影的班長還主動拿出魔鬼氈來幫我固定RE相機,讓我可以為女兒上台錄影。我想這就是昨天那篇富裕流感的解藥吧,在物質累積之外,真誠的社交關係,才能給我們更多滿足。
二月的第一個星期天下午,決定帶女兒去參加悠遊土風舞聯歡北部場。很多年前,女兒沒有出生時,曾經來過這裡一次,中斷了許多年的土風舞活動,沒想到還是有認得的面孔,好幾位舞友拿飲料來招待女兒,也讓女兒這次的嘗試相當成功,雖然沒能完整地待到最後。也許重拾這個項目,也會不錯。這天我應該有兩、三首是明確記得自己曾經會跳,現在也還能跟上的舞。
富裕流感Affluenza是指當代的美國人已經不再像過去的簡樸,變成以更多的消費購買物質來滿足慾望,但是得要不斷增加工作量,卻因為永遠無法滿足,而造成生活中充滿壓力,又進一步想用購買產品來解壓,惡性循環直到個人或環境無法承擔而崩潰。
富裕流感Affluenza的解方是自願的簡樸生活,生活簡單一點,多一點自由時間,預防廣告以及公關中來自大量生產方的影響,決定自己人生最重要的價值,為價值而活,為自己的人生建立藍圖,避免過著像一場意外的人生,減少工時,增加假期,逐步地部分退休,保障人人有基本生存。
富裕流感Affluenza的根源是大量生產的企業為了賣出所有能生產的產品,提高自己的所得,因而開始各種廣告公關,隨著廣告公關的媒介越來越多和直接,鼓吹購買商品就可以更快樂的思維,就廣泛地滲入社會文化。傳統文化中關於社交、關係與信任的重要性,就逐漸被擴大了的消費觀所侵蝕。我們需要回歸的就是既要麵包也要玫瑰的訴求,玫瑰代表的就是休閒生活的價值,是累積物質所無法取代的。